一、12個保暖小妙招幫你御寒
1.暖氣溫度別太高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附屬醫(yī)院血管外科專家約翰·斯科爾表示,空調(diào)、暖氣溫度過高,室內(nèi)外溫差過大,出門時小血管容易突然收縮,讓人感覺更寒冷。因此,室內(nèi)溫度最好設為18℃~20℃。
2.少攝入*。英國劉易舍姆總醫(yī)院血管外科專家艾迪·查羅納表示,*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,使血管在寒冷的情況下也不易自然收縮,導致身體熱量損耗,讓人感覺更冷。姜茶等脫*熱飲保暖效果更好,更適合冬天。
3.手別放進口袋里。英國脊椎按摩協(xié)會專家蒂姆·哈切夫表示,冬季走路不要將雙手插進口袋里,而應該戴上手套,甩動雙臂,這樣可活動臂膀肌肉,改善雙臂及雙手血流,使得身體生熱,更利保暖。
4.多喝豆奶。英國飲食協(xié)會營養(yǎng)學家薩拉·辛克博士表示,與攝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,攝入蛋白質可顯著升高體溫。建議早餐喝杯豆奶,同時可適當吃些堅果和酸奶。
5.帽子要蓋上耳朵。英國南曼徹斯特大學醫(yī)院耳鼻喉外科專家安德魯·卡米勒里博士表示,頭部散熱占身體散熱的30%。最好選擇可覆蓋耳朵的帽子,因為耳朵雖薄,但表面積大,更易散熱。
6.起床前活動腳趾。英國理療師薩米·馬戈建議,起床前腳趾上下活動20次,然后用腳畫圓圈活動腳踝,正反方向各10次,再將大腿收緊放松10次。這樣可讓身體活動開,下床不會感覺太冷。
7.使用保濕霜。英國皮膚科專家安肖·薩霍塔博士建議,濕疹或皮炎患者在冷天更要注意保濕。因為皮炎部位炎癥會加速表皮血流量,導致身體熱量喪失更多。
8.鞋子放在暖氣旁。冷天時,血液多數(shù)被輸送到重要器官,手腳處的比較少。英國足病專家邁克·奧尼爾表示,雙腳猶如保溫瓶,只要一開始冷,就會一直冷。因此,穿鞋前最好將鞋子放在暖氣旁熱一熱。
9.穿個小背心。查羅納表示,穿件保暖背心或戴個腹帶有助于保持身體核心區(qū)域體溫,減少身體散熱,更有益身體保暖。
10.坐搖椅。久坐不動會導致體溫下降。建議坐著時不妨選擇搖椅,有助于活動手臂、大腿肌肉群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產(chǎn)生更多熱量。
11.不要一直窩在家里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喜歡社交的人更不怕冷。與其在家“冬眠”,不如外出與朋友交流,可增添溫暖感,提升積極情緒,趕走寒冷。
12.回憶快樂往事。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一項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回憶快樂往事可重現(xiàn)昔日身體舒適感,讓人感覺更溫暖,身體更抗寒。
二、冬天吃什么食物可以御寒呢
1、富含蛋白質的食物--高蛋白質食物比其它食物更能刺激產(chǎn)熱
專家稱,有些食物比其它食物更能刺激產(chǎn)熱。比如高蛋白質食物,它們比含淀粉或含脂肪的食物更能增強攝食產(chǎn)熱作用,因此更為保暖。富含蛋白質的菜肴就如同添加到火爐里的燃料,能讓人倍感溫暖。但要選擇低脂蛋白質,如魚肉、家禽和瘦肉,或者在湯或燕麥片里加些植物蛋*,以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。
2、富含碘的食物--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
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轉化成能量,從而產(chǎn)生熱能,抵御寒冷。因此,可適當多吃點海帶、紫菜、海蜇、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。此外,黑芝麻、葵花子、乳制品、葉類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于提高人體抵御寒冷的能力。
3、富含維生素的食物--低溫會加速體內(nèi)維生素的代謝,飲食中應及時補充
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;b族維生素有利于正常代謝;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;維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環(huán)順暢,調(diào)整體內(nèi)激素平衡。因此,飲食中可增加動物肝臟、胡蘿卜、南瓜、粗雜糧、深綠色蔬菜、水果、堅果以及海魚、豆制品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。
三、冬季御寒的小妙招
1、穴位的簡單按摩--可以有效的疏通靜脈促進血液流通
手腳冰涼者可經(jīng)常按揉陽池穴(在腕背部橫紋中,指伸肌腱的尺側凹陷處)、涌泉穴(腳心偏上的凹陷處)、勞宮穴(握拳后中指指尖停留的地方)、氣沖穴(大腿根內(nèi)側)等穴位。
2、御寒的衣物要充足--任何時刻都應該注意保暖身體
羽絨服比貂皮大衣更保暖,羊毛褲子比塑身衣更驅寒,睡覺時要注意腳部保暖。
3、多食溫少食涼的食物--盡量少吃寒涼水果
如西瓜、生菜、木耳等;少喝冷飲;多補充維生素e;多吃堅果、胡蘿卜等溫熱性食物;適當吃些辛辣性食物,如辣椒、胡椒、芥末等;不要偏食、過度減肥;氣滯血淤的女性,不妨試試姜糖(生姜洗凈切絲,與紅糖同煮,趁熱服)。
4、吃巧克力的辦法--能改善腳部血液流動的情況
意大利實驗顯示,食用巧克力可以改善腳部的血液流動。巧克力的原料可可當中含有抗酸化力極強的多酚,在這種物質的影響下,可令血管擴張,提高血液內(nèi)一氧化氮的濃度,而一氧化氮可有效促進血液流動,或許就能從而改善腳部血液流動的情況。
5、用熱水浴足的方法--可以促進全身的經(jīng)絡和血脈暢通
我們雙足上的在編穴位有66個,約占全身穴位的1/10,將雙足泡在熱水中,可以促進全身的經(jīng)絡和血脈暢通,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癥狀。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、紅花、肉桂、生姜等熱性藥材煎出的藥液,效果會更好。
6、穿深色的衣服--吸收更多太陽能輻射,可起到保暖的功能
在冬季養(yǎng)生宜穿深色衣服。研究表明,黑色衣服吸收太陽輻射為88%,軍綠色為57%,白色為20%。因此,深色衣服可以使人體多獲得一些熱量,具有保暖的功能。
四、冬季女人如何御寒
腰暖
中醫(yī)認為,腰為腎之腑,腎喜溫惡寒,加上“帶脈”又環(huán)繞腰部,若腰部遭受風寒后,易引起腰部冷痛,女子月經(jīng)紊亂、痛經(jīng)、白帶異常等婦科病。
冬天除了護好腰部外,可用雙手搓腰,兩手對搓發(fā)熱后,緊按腰眼處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(長強穴),每次做50~100遍,每天早晚各做一次。起到溫煦腎陽,暢達氣血,疏通帶脈、強壯腰脊的作用。
耳暖
“耳為宗脈之所聚”,十二經(jīng)脈皆通過于耳。由于耳朵的皮膚很薄,耳廓的血管表淺,皮下組織較少,缺少皮下脂肪的保護,如不注意保護耳朵,遇到寒冷刺激時,血管收縮易發(fā)生缺血缺氧,而致耳朵凍傷,還會引發(fā)感冒等病。
因此,冬天要注意保護好耳朵,外出時戴上柔軟的防護耳罩,并堅持每天早、中、晚按摩揉搓耳廓,每次約5~10分鐘,以發(fā)熱為度。
鼻暖
鼻為肺之竅。如鼻子受寒冷剌激易傷風感冒。所以冬天要護好鼻子。遇到寒潮過境的天氣,外出戴上口罩。
平時在早晨和晚睡前各按摩一次鼻部,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,有熱感時,用雙手拇指外側沿鼻梁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;接著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(在鼻翼外側緣旁0.5厘米)15~20次??墒柰ń?jīng)絡,增強局部氣血流通,大大加強鼻的耐寒能力,有效地預防感冒和鼻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