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聯(lián)合相關成員單位,對2025年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展開了會商分析。1月期間,我國自然災害以地震災害為主,同時干旱、低溫冷凍和雪災、風雹災害、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的發(fā)生。各類自然災害致使28.7萬人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,14.2萬人次被緊急轉移安置,126人不幸遇難,2.69萬間房屋倒塌,22萬余間房屋受損,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.4千公頃,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2.8億元。
1月全國自然災害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:
一、地震災害損失較重,西藏定日6.8級地震致重大人員傷亡
1月,我國大陸地區(qū)發(fā)生4.0級以上地震31次。地震災害讓21.6萬人不同程度受災,14.2萬人被緊急轉移安置,126人死亡,2.7萬間房屋倒塌,22萬間房屋損壞,直接經濟損失達92億元。其中,最大震級為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(fā)生的6.8級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,最大烈度達到9度,形成了約26公里的地表破裂帶。由于震區(qū)局部人口集中,且房屋抗震性能較弱,截至1月底,此次地震已造成日喀則市定日、拉孜、薩迦、定結等7個縣的20萬人不同程度受災,13.9萬人被緊急轉移安置,126人死亡,2.69萬間房屋倒塌,21.5萬間房屋損壞,直接經濟損失89.45億元。1月2日,寧夏銀川市永寧縣、金鳳區(qū)先后發(fā)生4.8級、4.6級地震,導致4300余間房屋損壞,直接經濟損失2.6億元。四川阿壩州紅原縣4.9級地震也造成500余間房屋損壞。
二、低溫冷凍和雪災損失較輕,西南地區(qū)零星出現風雹災害
1月,有3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。除新疆中部、云南中南部、福建、黑龍江中北部等地外,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 - 4℃,全國低溫冷凍和雪災損失較輕,致使福建、云南、貴州等10省(區(qū)、市)的3.6萬人不同程度受災,農作物受災面積為3.8千公頃,直接經濟損失近6300萬元。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,受災人數、農作物受災面積、直接經濟損失下降幅度均超過九成。23日至27日,受寒潮影響,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自西向東出現大范圍降溫,北方地區(qū)及江南、云南等地氣溫普遍下降8 - 12℃,部分地區(qū)降幅超過16℃,陜西中部、河南、湖北北部、安徽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區(qū)雨雪過程較為強烈。此外,1月,受冷空氣等因素作用,云南、貴州、西藏等地局部零星發(fā)生風雹災害,造成近1000人不同程度受災,農作物受災面積20余公頃,直接經濟損失近100萬元。
三、廣西江西浙江出現旱情苗頭,全國主要江河凌情總體穩(wěn)定
1月,全國平均降水量9毫米,較常年同期偏少37.4%,其中西部和東部地區(qū)降水偏少,中部地區(qū)偏多。全國9520座重點水庫蓄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近1成,全國土壤墑情總體適宜。全國整體旱情較輕,廣西、江西、浙江部分地區(qū)出現旱情,導致3.4萬人不同程度受災,3.1萬人因旱需要生活救助(主要分布在廣西山丘區(qū)),農作物受災面積近600公頃,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。截至1月底,黃河干流封河726.5千米,黑龍江省四大江河和18條中等河流全線封凍,凌情總體平穩(wěn),未引發(fā)險情災情。
四、森林草原火災形勢總體平穩(wěn)
1月,全國共發(fā)生森林火災30起,其中江西5起,湖北4起,浙江、河南、廣東、陜西各3起,福建、廣西各2起,江蘇、安徽、重慶、西藏、寧夏各1起,未造成人員傷亡;全國未發(fā)生草原火災。